飘荡在阿尔金山上的维汉民族新歌-龙8游戏国际登录

飘荡在阿尔金山上的维汉民族新歌

发布时间:2018-09-20来源:中交二航
【字体:】 分享:

这里是被称为“生命禁区”的阿尔金山无人区,2018年9月13日,第一次走进这座山脚下的民族小院,正是午后时分,新疆边陲的初秋,阳光明媚又清冷,小院里却热情洋溢。刚吃完午饭的30名维吾尔族同胞在小院里载歌载舞,舞姿优美有力,歌声婉转清扬,“都塔尔”和“达卜”之声浑厚欢快,在辽远雄壮的阿尔金山上空交织回旋。这是在中交二航局新疆乌尉公路包ppp项目yrtj-04标段项目部发生的一幕,他们已经在这里工作,学习和生活两个月了。他们,从开始的恐慌不安,如今已经交织交融。

伊得日斯又给师傅送鸡蛋了

“他用衣服裹了一层又一层,掏啊,掏啊,掏半天,掏出来时热乎乎的”。高青说,“我告诉过他不用给我送鸡蛋了,但还是每天都送”。

伊得日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英吉沙县六顺村民,今年7月,他作为南疆富余劳动力,被安排到了2000公里之外的新疆乌尉公路包ppp项目yrtj-04标段项目部。这是他第一次远离家乡,在此之前的29年里,他到过最远的地方是英吉沙县。第一次和汉族人接触,第一次进入这么大的央企,一句汉语不懂,伊得日斯开始有些惶恐和不安。

刚来的时候,伊得日斯被分到文明施工班组,清扫场地。跟他一起来的30名同伴,有8人被分到了试验室。伊得日斯暗自庆幸:自己分到了轻松的差事。但他们的组长跟他们说:试验室是技术活,学会了,以后出去干什么都不怕了。开始,他并不以为然。

后来,在电脑上学会操作混凝土抗压试验系统的的库迪热固拉·阿卜力孜,每次说起他的新本领都是眉飞色舞。渐渐地,伊得日斯很是羡慕,做梦都想学这个“技术活”。于是,一有时间他就跑到试验室帮忙,想“偷师学艺”。

有一次,组长偷偷告诉他,胶砂试验室里缺一个帮手,试验检测师高青正在物色人选,伊得日斯默默记在了心里。

有一天,临近下班,他搬完试块从养护室出来,看到高青还在清理卫生,伊得日斯赶忙跑过去,接过高青手上的抹布,仔仔细细地把里里外外抹了个遍,中间时不时的瞄着桌上的电脑。也就是这一次,结下了他们的师傅情谊。“这小伙子,我观察很久了,话少,踏实,肯干”。高青笑着说。

也就从那开始,伊得日斯每天早上从食堂带两个鸡蛋,他一个,师傅一个。在他的家乡,鸡蛋是个好东西,长身体的小孩才会每天都吃。问起缘由,“高兴”,伊得日斯用蹩脚的汉语这样说,这也是他来到项目部之后学会的。

高青知道带这个不懂汉语的维吾尔族徒弟会很费神,需要格外用心。而他们之间的交流,更多是靠手势,不停的比划。

伊得日斯学的非常用心,每次操作,他都格外专注。只有小学学历的他记下师傅说的每一句“话”,其实不过是师傅的每个动作和手势。“我先做一遍,让他跟着做一遍,边做边比划,一遍又一遍,直到他学会为止”,高青说。“有时比划不通,那个急啊”。

除了做试块,还需要记录台账,而伊得日斯只会歪歪扭扭的“画”几个阿拉伯数字。高青就从写数字教起,从1到100,每天让伊得日斯写上几页,直到伊得日斯能工整准确的记录台账。

最难的还是电脑操作抗折抗压试验。伊得日斯不明白为什么鼠标在师傅手里那么听话,更加看不懂系统软件上密密麻麻的图标和文字。他于是让师傅把这些图案从电脑上截下来,打印出来,在“输入样品编号”、“制作时间”、“压件时间”等图标上用维吾尔语做上标记,反复记忆。

那段时间,经常看到下班后伊得日斯捧着几张纸,在试验室忙碌的身影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就在前几天,伊得日斯终于能熟练操作系统,独立完成整个流程。那一天,伊得日斯高兴的像个孩子。

“开始操作电脑时,看着特别别扭,他是一手抓着鼠标,一手抓着鼠标垫,鼠标跑到哪,鼠标垫就跟到哪”,高青笑着说。

“我现在的工资比哥哥还高”

“这是巴什库尔干一号隧道仰拱部位的c40混凝土试块,这是巴什布拉克大桥9号墩c45混凝土试块,他是在抹平,这是在收面,那边一会要振捣了…”阿不杜热·苏力一边忙着在试块上贴标识卡,一边熟练的向笔者介绍这里的一切,俨然一个项目部试验室的管理人员。92年的他是唯一能用汉语与项目部顺利交流的人。理所当然,他成了他们的组长,并承担着翻译工作。

两个月前,他还和父母、哥嫂一家一起守着5亩薄地。这个季节,玉米刚种下,离收成还有3个月,小麦到10月才能下种,来年6月份才能收割,在这期间,没有任何收入来源。哥哥已经到乌鲁木齐找生计了,没有“手艺”的阿不杜热·苏力只能蹲在地里发愁。

“我现在也有技术了,工资比哥哥还高。”阿不杜热·苏力兴奋的说。“刚来的时候,我们什么都不会,杨晓平组长很耐心的教我们,现在我们都学到了技术,很开心。”杨晓平是项目部试验室混凝土组的组长,负责他们的日常培训和管理工作。

今天他们的任务有点紧,需要做240块试块,共20个部位,每个部位做12组。刚说几句话,大家就忙碌开了。只见图尔迪麦麦阿孜刚推来搅拌好的混凝土,阿克米其提立刻上前帮忙,倒入早已排好的试模中,12个试模全部倒满之后,阿克米其提和其他同伴便开始振捣。整个过程,从试模、振捣、收面、到脱模、入标养室、出块,再到最后压试块,他们分工协作,配合有序,动作娴熟。

现在阿卜杜拉·阿木西可以将一块重90斤,长550公分、高120公分、宽450公分的大块混凝土,切成12个边长都是10公分的立方体小块,熟称“切大板”,这样的大板,他每天可以切3块。“他已经切成了标准,正常一个熟练工,每天最多也就切4块。”杨晓平说。

从来工地第一天,就有人告诉他们,他们工作的这个高速项目,是南疆出疆的第一条高速公路,是国家打造“一带一路”网的新疆核心区。“我们在这干活,很自豪,感谢国家,感谢政府,感谢项目部”,阿不杜热.苏力说。

“自从他们来了之后,这个小院热闹多了,他们经常干着干着就唱起歌来,可好听了”,高青笑着说。

“项目部,很好”

“你们这是在学习汉语吗?”看到小黑板上写着“餐厅,早饭,退房,预定,超市,垃圾桶……”等字,右边是一列拼音和一列维吾尔语,笔者问道。

“这叫国语,不叫汉语”,阿不杜热·苏力立即瞪着眼睛郑重地纠正。“学了国语,我们走出去也不怕了”。

工友之家是项目部专门为他们修建的生活小院,有宿舍、清真食堂、乒乓球室和台球室等。而这个小会议室就是他们下班后学习的地方。

教汉语的老师,是今年刚从新疆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,进入项目部工程部的维吾尔族女孩苏菲亚。

自从他们来到之后,项目部成立班级管理制,项目副书记李洪朝是班主任,苏菲亚是副班主任,主要负责日常的汉语教学。唯一出疆到武汉、杭州等地工作过的阿不杜热·苏力是班长。也就是在内地打工时,阿不杜热·苏力学会了汉语。尽管能听懂,但仍然不认识,更加不会写。

听懂、认识、会写汉语成了他们最大的心愿。

“现在不懂国语,到外面寸步难行”。记得2014年,阿不杜热·苏力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武汉,那时的他上厕所男女都分不清,“只能先猫在外面,看哪边是男人进出,然后才敢进去。”想起那段经历,阿不杜热·苏力皱着眉头、憋着嘴挤出两个字:很难。“以后走出去大家就不怕找不到厕所了”。他随即又笑了起来。

今年8月,他们还学习了十九大精神,学会了《国歌》,《团结就是力量》是他们最喜欢的一首汉族歌曲。

“项目部,很好,吃的,住的,用的都给我们,跟我们一起过古尔邦节,我们一起唱歌,一起跳舞,一起吃烤羊肉。”阿不杜热·苏力高兴的手舞足蹈。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最大的节日,在今年的8月22日-25日。

“转移南疆富余劳动力,是国家的一项民族政策,作为央企,我们积极响应自治区号召,尽可能的提供就业岗位,带动当地农民发展致富。同时以高度的企业美誉度,传播政治和思想文明,抓住这少数为突破口,进而影响民族一大片,最终促进民族文化的高度融合,助力新疆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。”项目党支部书记李学超说。(刘新梅)

网站地图